欧盟达成《人工智能法》协议,为生成式AI设立版权规则
2023/04/30 在定于5月11日进行的关键委员会投票前,提案文本可能仍需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细微调整,6月中旬预计将进行全体投票。
最后一刻的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
《人工智能法》预计将成为欧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已经酝酿了两年多。立法者提议根据他们认为的风险级别对不同的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分类,从最低到有限、高和不可接受。使用这些工具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将根据风险级别承担不同的义务。
该法案范围广泛,将管辖所有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涵盖可以生成内容、预测、建议或影响环境的决策的系统。
除了企业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外,法案还将研究公共部门和执法部门使用的人工智能,并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等法律协同工作。与人类互动、用于监视目的或生成“深度伪造”内容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使用者将面临严格的透明度义务。
直到最后一刻,欧盟立法者还在对提案中一些最具争议的部分进行讨论。
“通用目的人工智能系统(General Purpose AI System)”是立法者提出的一个类别,用于解释具有多个应用程序的人工智能工具,例如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如何处理 “通用目的人工智能系统”一直是讨论中争论激烈的话题。欧洲议会确认了之前的提案,即对“通用目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一个子类别——基础模型施加更严格的要求 。根据要求,开发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公司必须披露他们是否在系统中使用了受版权保护的材料。
协议达成前夕唯一重要的变化就是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的设计和开发必须符合欧盟法律和基本权利,包括表达自由。”
《人工智能法》还禁止“有目的的”操纵。“有目的的”这个词有争议,因为可能难以证明故意性,但仍被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