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新信息技术投资机会在数字新基建与数智化应用

2021/12/06

       深创投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在硬科技领域投资成果丰硕。截至目前,深创投累计投资项目1350个(含不同轮次),累计投资资金755亿元人民币,管理基金规模4000多亿元人民币,所投资企业累计上市201家,其中有26家在科创板上市,约占整个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7%;62家在创业板上市,约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6%。

       倪泽望在开幕式主题演讲中介绍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科创板累计上市公司125家,其中半导体企业30家,核心电子元器件及设备企业29家、新兴软件企业29家、下一代通信设备企业13家、其它24家,总市值超2.5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在科创板平均市值约204亿元,平均市盈率122倍。

       他认为,包括5G、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促进新兴基础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同时,这些数字新基建的支撑又将加速生产、生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生活中,比如说5G、VR/AR等技术能深度改变人们的购物、社交、娱乐等方式,有望形成新的商业业态;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的政务数据治理,将进一步便利居民服务,提升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生产方面,像工业互联网、SAAS软件等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数智化可以说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新材料:大势所趋、增速可期

       谈到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他表示“在双碳的背景下,从全球利益共同体角度、人与环境长期可持续和谐发展角度,新能源/新材料板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且增速可期。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在科创板的表现也非常好,平均市盈率达到70倍。深创投在这一行业的布局也非常多。”

       新能源及新材料板块近期热度极高,是每个投融资峰会必讨论的热门投资领域。但热度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行业整体估值偏高、较难找到合适标的项目的问题。对此倪泽望表示,“在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以及可能实现技术突破的领域,仍潜藏早期投资机会。”

       他介绍目前深创投在此行业领域重点关注双碳背景下的能源结构升级,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储能行业领域、氢能领域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我们主要关注后补贴时代,市场和技术驱动带来的投资机会,包括新型电池材料技术、电池回收、车与电网的能源互联等,”倪泽望表示。

       在储能行业,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比例逐年增加,储能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倪泽望认为,新型储能近年来产业化落地加速,未来将在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氢能方面,当下的发展则集中在完善整个产业链,包括氢能的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应用等等,“方方面面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优化完善,从而降低成本,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寻找优质投资标的方法论:优秀的团队总能带来惊喜

       投资领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做“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表达了投资人对于赛道的关注。但在被记者问及挑选投资项目的标准时,倪泽望却更多展示出了对创业者团队的关注。他说优秀的创业者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特色,但有些共性特点,比如勤奋、学习能力强、韧劲足,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学习、调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背后是对当下不断变动、充满不确定性环境的思考,其中的逻辑是“市场变化急剧,好的项目很难是永恒的,但好的团队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力会越来越强”,倪泽望阐述道。

       此外,他介绍了深创投的“打法”。 “我们会对每个产业绘制非常详细的树状图谱,每个树枝上有很多枝叶。所以采哪片叶子,怎么样去找,实际上就要去研究,找每一个细分行业的潜在龙头企业,我们不会选择把一个热门赛道的前五名都投的方式。”他表示深创投更注重梳理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寻找技术突破的一些方向。

       据介绍,深创投目前投资的近1200家企业本身会互相形成供应链的耦合关系,这也是其投资生态图谱的构建。

       提到目前过热、估值过高的赛道时,倪泽望认为这实际上不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场景落地,“比如元宇宙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但它真正形成价值还需要时间。如果把泡沫吹得特别大,投资人资金进入后寻求回报时,企业就会承担巨大的压力,因为它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培养的。当估值过高时,新一轮融资就会很难,而降估值更会面对来自上一轮投资者的压力。反而估值便宜一些,等出现进步了逐步提高估值,按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更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倪泽望阐释道。

在线QQ 返回顶部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